如果职来职往改版……
Nick Yam Lv7

最近一直看中国教育频道李响主持的职来职往节目。

再过几天就大四了,在清华园脚踩自行车,闭着眼睛也不会迷路了。我不愿意继续读自己本科的研究生,虽然推免很容易。如果不能推研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或者连考研也不幸名落孙山的话,我可能也会选择离开象牙塔到职场拼杀。

在职来职往这个舞台上,几家欢喜几家愁。我喜欢响哥的主持风格,劲爽!而十八位达人犀利的言语让人在畅快淋漓之余醍醐灌顶。而雷明老师往往是一针见血。痛快!

某晚,看完职来职往,我睡不着,不知道为什么。满脑子都是场上达人们抛出的专业问题,有些我能够回答,有些却思考的不成熟。不知怎么的,我竟然冒出了这个问题——职来职往如果改版,怎样可以做的更加完美的。一开始我有些愕然,因为职来职往的风格早就征服了我。但是我有一个信念,那就是金无足赤。完美永远是遥不可及但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。

躺在床上,脑海中一幅幅画面开始放电影。曾经,这个大脑在睡梦中做出一题数学难题,我相信现在这个问题也难不到我。在清华组织活动的经历给了我很多启发。半个小时以后,我的思路清晰了。

首先是主持人。响哥的自然劲爽的主持风格是没得说的。是不是可以加一个女主持?然而如果再加上求职者,这个舞台可能不协调,显得比较拥挤。

再说的是达人。我发现十八位达人是站着做完节目的。站这么长时间,我觉得比较吃力,尤其是石头哥。我想可以配上几把椅子,会更加人性化。然后我开始注意达人的男女性别。女性很少,这可能是职场的现实情况吧。但是我觉得适当增加女性达人效果会更好。

之后是雷老师。雷老师的角色倾向于求职过程的第三方,不偏不倚。暂时我没有改动的想法。

刚才考虑的都是细节问题。接下来是活动设计。

一个小时的活动,四五位求职者。十五分左右的时间远远不能展示一个人的素质,特别是职场的竞争和合作的素质。我的设想是至少两名求职者同台,这两名求职者的求职要有一定的关联度。这样在半个小时的过程中,我们能够较为充分的考察他们的素质。因为在现有的规则下,我们能看到的主要是个人独立的能力,无法看到职场团队的合作和竞争。当然,还能避免响哥或者达人经常去客串什么的。

现有规则下,观众仅仅是观众。但是他们绝对不甘于仅仅是观众。我认为可以在低于九盏灯的情况下增加一个环节。观众投票,如果对求职者的认可度超过60%(高于18位达人的9盏灯的认可度)那么我们可以额外增加一盏灯,作为求职者的鼓励。如果求职者恰好是八盏灯,那么加上这盏观众的特别灯,他依然可以在100家企业中挑选。如果已经低于八盏灯,那么这盏灯仅仅是鼓励。那么这个环节的依据是什么呢?同事的认可。因为十八位达人更多的是从领导层面或者公司利益出发来考虑,但是一个人如果要在公司中做出业绩,必须和同事合作,而获得普通同事的认可是第一位的。

如果有可能的话,在微博上的互动也可以适当引入。当然这一点可能是为了网络而网络化,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属于画蛇添足。

当然我并不清楚职来职往的实际运作,所以仅仅是写了一些自己能够看到之后想到的看法而已。

 评论